小学生读书兴趣教育随笔

晗艺琳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晗艺琳”参与投稿,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小学生读书兴趣教育随笔(共20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教育读书随笔

这学期接了一个新班,为了能够和学生尽快沟通,我按着座位次序把他们的名字写在纸上,上课提问时一遍遍记忆。并对他们承诺,课上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各抒己见,课下我们可以做朋友,有什么困难随时找我,我会尽力帮助解决。

一天正好上完第四节课,我刚想转身离去,一个小女生急忙跑到我面前:“老师,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说个事。”她的眼神里流露出的乞求让我不忍心拒绝,更不能推辞。于是我们就在走廊聊了起来。我非常喜欢这个文静的小女孩,她大概和我说了一些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正合我意。因为刚接这个班,必须用心了解学情,知己知彼,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我看已经超过下班时间十五分钟了,班级还有几个小女生没有走,都是住宿生,于是我趁热打铁,和她们聊了起来。我基本不说话,也不限制话题,任由她们海阔天空谈论。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知道现在的孩子真的成熟早,家长的心思,同学的能力,朋友的梦想她们都一清二楚。聊完后,孩子们高兴无比:“老师,和你聊完天真舒服,我觉得你不可怕了;”我大笑:“我也不是老虎,怕我干什么?你们一个个都可以当演讲家了。”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就别谈什么是教育艺术。这种爱,我们可能理解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教,但是笔者认为,爱到深处、爱到无痕才是真正的爱。

我的一位同事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父母离异,她被判给父亲抚养。女孩感到没有了母爱,整日郁郁寡欢。同事发现以后,诚恳邀请她每天午饭后到自己的办公室休息一会儿,学生非常高兴。其实她们在办公室也没什么事情,有时随便聊聊家长里短,有时各自静静地看一会儿书,有时候帮助同事搬搬作业。半年以后,这个孩子变得活泼开朗。她从老师无言的陪同里,感到了亲切的爱。假如我的同事每天把这个孩子叫到办公室进行心理辅导,或者安慰、关怀,可能她们的关系会慢慢疏远。

其实,我们绞尽脑汁、苦口婆心开展的各种所谓的教育,有时真荡不起学生心海一丝的涟漪,反而不断激发学生对教育的反感。真正的教育并不都是一本正经的说教,不是强迫孩子改变什么,而是教师通过春风细雨、不着痕迹,滋润学生的心田。如此,便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功效。

篇2:教育随笔:运动与兴趣

教育随笔:运动与兴趣

二期课改中建设形成的《运动》新教材在目标和内容上有了较大突破,幼儿的运动不再以动作发展为其唯一的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而是以幼儿运动能力的提高、体质的增强、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为其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评估方向。不强调单一的动作练习和发展,注重动作发展的全面性。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是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

“运动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环境开展富有童趣的运动,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 教有童趣,愉悦身心。

将体育教学贯穿于富有童趣的情景活动。例如:组织体育活动《小马练本领》,将活动贯穿于幼儿喜爱的<小马>故事情景之中,教师充当大马妈妈,幼儿来充当小马宝宝,小马跟着妈妈练本领、学运粮、学拉车等贯穿于整个活动。幼儿被故事情节所感染,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幼儿以她那纯洁的童心,投入的去充当角色并在其中主动锻炼。儿歌贯穿于活动。儿歌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既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组织《夹包投远》活动时,为了使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进入活动、及锻炼状态,为幼儿编写了一首《沙包歌》。五彩线,以条条,小朋友夹包赛投远。两只小脚夹沙包,用力蹬地绷双脚,甩脚投出沙包远,屈膝落地保安全。投过彩线有几条,请你帮我数一数。儿歌不仅给活动带来勃勃生机,内容中渗透的活动要领及要求,为幼儿达到活动目的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头饰、体育器械贯穿于活动。如:小兔、小青蛙、小马等头饰及球、呼啦圈、风车、跳绳等体育器械具有直观、形象、幼儿喜爱等特点。在活动中幼儿自然会对其产生兴趣,并积极投入到活动锻炼中。 教学中通过情景、儿歌、头饰、体育器械等为孩子提供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的物质准备。既有主题活动,又有自主运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小马练本领“中的环节。使不同运动能力的幼儿都能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宜的运动方式,在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满足了不同运动水平层次的孩子的发展需求。同时积累相关经验,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和运动能力的双重提高。总之,轻松愉快的活动设计是成功的一半,抓住幼儿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把幼儿带入轻松愉快的活动状态。做到教者有心,学者无意。使幼儿在快乐中活动,增强体质,愉悦身心。

二、 兴趣教法,增强体魄

幼儿刚入园时,小朋友之间彼此不熟悉,交往显得被动。体育活动时我就选择一些以老师为主的体育游戏,如”老猫睡觉醒不了“”小孩小孩真爱玩“等。游戏中老师扮演主要角色,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带他们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尽情地跳。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熟悉了,交往也渐频繁,活动时我们给孩子提供的自由活动机会也随之增加。我常暗示活泼爱动的孩子带文静的孩子一起玩,使全体幼儿都对户外体育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比在室内活跃,加上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如不注意,就会发生事故。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常根据游戏情节增添简易规则。如”开飞机“时,我用”飞机和飞机相撞会爆炸“加以约束,孩子们就懂得了不能只顾自己玩得开心,应防止相撞。游戏”洒水车“,我以”比比谁是最能干的驾驶员“提醒幼儿:汽车不能相撞,出事故的驾驶员要被淘汰。孩子们都非常乐意接受这些有趣易行的规则。

三、 追逐孩子兴趣,扑捉教育契机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会生成许多教师没有预先计划好的体育活动内容并以及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这些活动的研究、争论与探索中。为了更好地尊重幼儿的'兴趣、意愿,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主动有价值的发展,就需要教师支持、关注、研究幼儿的生成活动,并为有价值的生成活动创设条件,使活动向纵深发展,为生成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提供可能性。通过体育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兴趣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实施兴趣体育教学,选择适合幼儿兴趣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健康成长。

四、民间游戏的魅力

一些存在于民间的游戏,它们历经沧桑,代代相传,有其独特的魅力

首先,民间游戏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能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其次,民间游戏对材料的要求较低,“一根绳”“一个沙包”“小竹筒”等随处可寻的东西使游戏简便易行。再次,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身体发展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民间游戏对材料的要求较低,“一根绳”“一个沙包”“小竹筒”等随处可寻的东西使游戏简便易行。再次,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身体发展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因此,我觉得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民间游戏。

篇3:《新教育》读书随笔

近段时间,我学习了《新教育》这本著作的第二章——新教育的学理基础,懂得了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相对应,新教育实验具有自己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在中国的许多学校中,都有这样的标语:“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新教育实验为什么讲“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因为,我们觉得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全部过程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而且把“行动”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明确提出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们很多美好的教育理论,常常是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而新教育实验的行动,其主旨不是创造多少深刻的教育理论,而是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行动。新教育实验的行动,是群众性的、可操作的,是人人可以乐而为之的。

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是潜力论和个性论。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相信,孩子和老师身上的潜力你怎么去评估都不会过分。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由于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机能存在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觉察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恰当刺激的条件下则可以解除这种抑制,从而使蕴藏于人体内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

建立在潜力论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必须无限地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必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搭建舞台、创造空间。新教育实验相信,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新教育实验崇尚的是个性,崇尚的是品牌,每个学校都要办成特色,每一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个性,都拥有自己的特长,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新教育实验一直认为,特色就是卓越。什么是最好的?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特色是一种自然的形成与积淀,特色也是一种预设与养成。自然形成需要我们珍惜与发展,特别是对一个学校而言,有了一定的特色后,要善于及时总结、提升、创新,使萌芽的生长更快,使朦胧的越发清楚,使暂时的变得久远。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篇4:《新教育》读书随笔

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发展论和行动论

发展论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一切的人。

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全部过程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为了人的一切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父母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孩子的发展。当前社会发展应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上来,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我们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我们希望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教育圈中每一个人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在教育中将人提到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为了一切的人”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全人教育”的理念,教育旨在“成人”,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而非“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狗。”爱因斯坦说:“人们将学校看成是向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传递尽可能多的某种知识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为活着的人们服务。学校应该在年轻人身上培养那些对于公共福祉来说有价值的品质与能力。。。。。。。学校教育的目的的一方面应该是使年轻人成为有独立行动和思考习惯的人,另一方面,应该使他们将为集体服务当成是自己最高的生活目标。”

新教育实验所展现的就是要提升人生精神境界,拓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能力,给人以安身立命之本。新教育实验更主要也更重要的精神就在于,它要求教育真正地深入精神世界,实现智慧的交融,它把人自身的灵魂与生命联系起来。新教育实验目标的深远性和内容的深刻性决定了在这样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当代教育必须以一种崭新的整体且生态的视野关注自身,关心人的生存、生成和可持续发展,关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死与共、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

行动论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就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而言,新教育实验主要是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觉醒,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

陶行知说:“人类与个人最初由行动而获得真知,故以行动始,以思考终,再以有思考之行动始,以更高一级融会贯通之思考终,再由此而跃入真理之高峰。”行动在反思中进行,读书与写作无疑是一条光明大道,是一条走向深刻幸福的道路。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开放性的行动,因为新教育实验是基于对教育理想的探寻,在探寻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每一校,每一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创造。于是,新教育实验在追寻理想中不断地超越自我。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新教育共同体”的集体行动。教育共同体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涉及教育活动主体的层次和形态问题。至少可以包括“学校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学生共同体”“师生共同体”“教育科研共同体”等。

行动论的关键在于坚持。

在行动的过程中,新教育特别强调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有良好精神状态的人,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就会自强不息,就会坚持不懈。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博士论文《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中有这么一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够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所以,培养一个人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学校教育要努力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后在成功的体验中确立新的目标,求得更大的进步。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不断感受成功,不断体验成功,从而能够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学生的”成功“,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一考定终身“这样一个层面上;要倡导教育的“新成功主义”思想,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鼓励。

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潜力论和个性论

潜力论

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由于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技能存在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察觉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恰当刺激的条件下则可以解除这种抑制,从而使蕴藏于人体内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

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够多挖掘自己的一些潜能,那将会创造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人们常这样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长久的社会暗示,自然形成一种评价定势。你想激励一个学生,就不断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这样,再差的学生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行。所以,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九十启动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

学生的潜能的开发,是对学生生命价值的体认,但是我们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发展,而不是以牺牲教师的生命价值为代价。我反对所谓的蜡烛精神。不是将教师的精神与身体透支殆尽,而是应当与学生一样得到呵护。甚至,教师的发展比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没有教师的快乐,哪里来的学生的快乐?没有教师潜力的开发,哪来的学生潜力的开发?所以要对老师说:说你行你就行。

个性论

新教育实验崇尚个性,崇尚品牌,我们希望每个学校都办成特色,每一位老师都拥有自己的个性,都拥有自己的特长。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自己。新教育实验一直认为,特色就是卓越。什么是最好的,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

个性发展是指个人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现,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

特色必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

学校的特色,是所有人都必须参与的,不是学校某位老师或者校长一个人的事。

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和和谐论

崇高论

和人类的`崇高精神进行对话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两种,即: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所谓“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这就是教育的道德或者伦理目的。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

可是教育的伦理目的被我们忽略了。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西方有句谚语,一个人可以变成一个富翁,但是三代人才能早就一个贵族。文明、文化,它的发展,它的延续,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记着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印度当时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人口最多,土地最广。丘吉尔首相回答;“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的确,人类之所以伟大,现在看来,不是因为他能够征服世界、主宰世界;而是因为他拥有文化,拥有精神。如果说我们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注意,那么我们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我认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手里失落。“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两百本书。”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在阅读中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融入社会,而不是逃避现实,逃避责任。

和谐论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新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追求:麦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指出:“教育具有一种道德上的目标,就是不论学生的背景如何,要使他们的一生有变化,并在充满活力且日趋复杂的社会中造就能够生存和有工作成果的公民。”

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帮助学社功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一个具有自我学习与发展能力的人,正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其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客观地说,把让学生考取一所好大学作为我们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符合当前教育消费者,也就是人民群众意愿的;但作为终极目标、唯一目标,则是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表现,那样会使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剩下来的东西不多,那样会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城市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丧失核心竞争力。

新教育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与生活方式。同样,新即哦啊于强调阅读、强调写作和反思,主张利用网络学习,这也都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习惯与生活方式。一个具有阅读、写作习惯的人,其实就是具备了终身学习能力,掌握了资助发展的武器的人。

篇5:《爱心教育》读书随笔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是互动的,这种互动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激活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上。

了解个性,对症下药,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个性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促进学生改正缺点,健康成长。爱国教育,道德升华。爱国主义是弘扬民族精神的精髓,德育基地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有效场所。

例如:带领学生去德育基地参观、学习,德育基地里涉及体育、科普、文艺、国际学军、学农等社会实践知识,使中小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了解校史到了解中共党史。从服务同学到服务大众,学生们视野更开阔,更能够充分发挥当小主人作用,在实践中体验自身的价值,提升自我素质。

篇6:教育随笔:侃侃读书

每到夜晚,微信朋友圈里好多家长在帮孩子阅读打卡,或发视频,或拍照。但无论哪种方式,何种坐姿,里面的孩子专心致志,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其实,就自己而言,无法做到跟他们一样坚持天天阅读打卡。所以,当看到朋友圈这股阅读的清流,亲眼目睹有的孩子坚持天天阅读,我打从心里佩服,喜欢他们的持之以恒。

时光纷繁,稍纵即逝,很多学校重视阅读,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展很多以阅读为主题的活动。让孩子爱上书,爱上阅读,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打上书香的底色,我极为赞同学校的这种做法。因为,有书相伴的童年,是远离喧嚣、静静流淌的,孩子一定不会觉得孤独。

但是打造书香校园,光孩子阅读是不够的。身处一线的老师常常以忙来推脱阅读,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一个不阅读的教师却叫班上的孩子阅读,这样的教育忽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注定走不进孩子的心里去。欣赏有的老师注重自身涵养,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阅读提升自我。独行者步疾,结伴者行远,他们还带动班上的孩子阅读,主动开辟“书香时刻”,出版班级小报,开展多彩阅读活动……阅读路上,是他浸润孩子心灵,还是孩子唤醒他?无谓了,因为书香让他们渐行渐远。

阅读打卡只是一种形式,书香致远,如果我们真心要打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那么教师应该带头读书。

写此短文,用以自励。

作者:王世忠

公众号:风晚

篇7:浅谈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例如:爱迪生、鲁迅、高尔基、华罗庚等人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从书籍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伟大的科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这些伟大的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一个人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受益一生。现在,我们也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多读一些书。但是,学生如果对读书没有兴趣,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但如此,有时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为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

一、优化阅读环境、敲响读书之门

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做教师的追求。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敲响读书之门。首先,着力打造书香班级。在我们班有可供孩子阅读的各方面书籍,并在读书角张贴温馨的阅读暗示:“与书为友,走向优秀!”“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在教室前面彰显着警示牌:“今天,你读书了吗?”还在教室里张贴名言警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些醒目的标志,使学生迈进班级的那一刻就会想到读书。其次,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说句心里话,我们班孩子的家长多数是农民,他们对于读书的意识并不高,尽管如此,我仍坚信:只要肯努力、只要肯坚持,让孩子在无意中就能端起书本来阅读,这样,长此以往,相信家长们会有所动容,从而为孩子能够读更多的好书拓宽‘道路’。虽然让家长读书的起步工作难做,但我仍通过校信通、开家长会等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将书香信息传递给家长。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推动家庭阅读正常化,持久化,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这里提到的‘书香家庭评比’,我并没有给家长们出难题,而是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我抓住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及孩子那纯真的天性,让每个孩子做为他自己家庭的组长,父母是组员,先由孩子感染父母、督促父母,和父母同读一本书并交流读后之感,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孩子们课余聊的话题由原来的“我昨天吃什么好吃的了”、“我妈给我买什么新衣服了”、“我爸带我去公园玩了”这些,被现在的“昨天我们全家坐在一起聊《红岩》,爷爷还给我讲了好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周末我们家要举行讲故事比赛呢”所取待,从班级门前走过,每每听到这些,我的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要甜。

二、名人故事、榜样激励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及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的学者等,无不是从大量阅读引起的阅读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他在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吃墨水”的故事,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语……无不激励着一代代人孜孜以求,刻苦功读。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孩子们都会互相交流自己从书中所了解到的人文趣事,在读书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互相帮扶,以点带面,致使班级少数不爱读书的孩子也捧起了书本。像我班的崔佳佳,她是个大家公认的小书迷,而我班的刘飞洋,看见书眉头就皱了起来,偏巧,这次他俩读的是一本书《荒野之王》,崔佳佳看书非常快,看完一部分内容,他就讲给刘飞洋听,我也注意到了这点,但令我感到奇怪的.是,每次他讲到关键时刻就停住不讲了,这可把急于知道结果的刘飞洋急坏了,可任凭刘飞洋怎么问,崔佳佳就是闭口不答,于是刘飞洋只好翻开书去寻找答案了。看到这里我才明白崔佳佳的用意,身为老师的我,曾想过很多办法让不喜欢读书的孩子能够端起书本读书,可结果总不尽如人意,没想到崔佳佳这个小家伙却如此聪明,于是在我们班就掀起了讲半个故事的热潮。

三、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掌握儿童的这一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儿童体验成功,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表扬和批评。我们班级的孩子都来自农村,农村孩子胆小,害羞、腼腆,不像城里孩子那样大方,爱表现自己,但是,又特别信任老师,崇拜老师,可以说是言听计从,用家长的话说就是“只听老师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信任崇拜教师的心理特点,适时批评、表扬、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哪怕是很小很小的进步,一小点闪光点,教师也要给表扬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树立一种“我能行”、“我很棒”的自信心,从而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为此,我在班级举办了孩子喜闻乐见的各式活动,如:《向他人介绍你最喜欢的书》、《我最棒》―(比一比知识)、《谁是读书小明星》(评选)等,孩子们的参与性特别高。

四、营造阅读氛围,拓宽阅读面

首先让孩子拥有“小小的书城”。倡议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同学、亲友家里有儿童读物,可借阅;倡议“捐出一本书,献出一份爱”,班级里配备“爱心书柜”并充实图书,书本均注上小主人姓名。其次提供阅读成果展示舞台。每天早读课利用10分钟,在同学们面前或讲故事、背诗文;或当小老师考问伙伴、发布结果;或汇报阅读体会、求教大家;或美文共赏、抄读章节……。再次由班委带头开展读书比赛活动,班委还写了“多读书,好读书”的倡议书。,每周都评出“读书小能手”并给予奖励。定期进行班级手抄写报比赛,其中设有“我的读书心得”专栏,用来张贴优秀读书心得体会及好书推荐。

五、加强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不少学生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影响阅读兴趣,主要原因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一要定书。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在这里,我曾将一些适合孩子们读的书目告诉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感兴趣的书。二要定时。针对自己的学生生活情况,选择读书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几天不读。这里我要求学生们利用早读时间、阅读课时间、作业后的一部分时间来读书。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认真做好阅读记录。这里的定量,也就是因人而议,对于学习上较吃力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一天只读一小段,弄懂所读的这小段就可以了,我想慢慢的,他们通过读书,将来也会有所作为。其次要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1)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2)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解放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目的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使读和写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3)抓住重点精读。在阅读中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朗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书。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儿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我们的教育要赶超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书是无声的,但是书是有生命的,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让阅读成为心灵的对话,让眼前变成一片辽阔而绚丽的世界。总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读书的兴趣也必然在读书的实践中形成。只要我们用心去培养学生,长此以往,相信一定能够培养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篇8: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以后会进一步地寻找机会发挥这种学习的能力,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当然,这种成就感应是适应的,过强或过低都不好,因为急于求成和不想作为都是不好的。

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动机有多种多样,除学习动机之外,还有其他动机。否则,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学习,有的学生却喜欢看电视,或做一些与学校学习无关的事情?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是去提高动机本身,而是去发现、激发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有良好与不良之分。有的学生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经常综合整理所学知识,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3)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

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于 中国,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小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篇9:小学生读书随笔500字精选

在《更恒久的价值》中,作者林清玄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以自己的皮包以及母亲为父亲亲手织的毛衣为例,又以自己朋友的反应,告诉我们每一件被人们所珍藏的物品他其中的意义。

读了这篇如诗一般的散文之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脑海中想起一句话来:“一个物品值不值得存在,看的不是它的外表,而是它内在的价值。”是的,今天我们生活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有一些人在收藏金银珠宝,有一些人在收藏古董,有一些人在收藏已灭绝动物的骨骼,可是,收藏到最后,他们连自己到底为什么要收藏着一些物品都不知道,更别说明白这些东西有什么内在的价值了。我觉得吧,他们这些收藏毫无意义:金银珠宝有什么好收藏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收藏了也没有什么呀;古董,那是属于地球上的东西,你收藏它,那只能叫做你暂时拥有它,对于这一些地球的孩子们来说,人类只不过是它们的过客罢了,别忘了,他们可是经历过无数次风风雨雨的考验的时间遗留物!至于动物的骨骼,你死守着它,有什么用啊?他真的是不属于你的。我认为,如果真的是喜欢收藏的话,那就不如去收藏那些书籍,像、《后汉书》、《三国志》和《南齐书》以及《北齐书》,这些书籍,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论证一笔一划谱写出来的“生命史书”,收藏它们,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为我们脑子里的东西,让他们与青山共存,与日月同辉!一本书可以被烧掉,但是,只要我们记住它,就可以把它里面的知识核心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知识就依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一支军队的统帅可以被杀死,但是,一个人脑子里面内在的思想是不会变的,是你所夺不走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你都可以使用它,让知识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的思想彪炳千古!

读了这篇散文《更恒久的价值》,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啊!让我们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吧!

篇10:小学生读书随笔500字精选

合上《童年》的一刹那,许多感慨向我袭来:可怜、厌恶、愤恨、疑惑、无奈、感叹……

读完第一章后的感觉是可怜。父亲死了,阿廖沙的眼角滑落一滴泪,却不解地问外祖母:“我为什么要哭?”读到这儿,真让人心疼,三岁的阿廖沙并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将永远和父亲说再见了!

第二章讲述了阿廖沙来到外祖母家后的感受。外祖父既是一个狠毒的人,又有坚强温暖的一面。世界上有很多的挫折与困难,只有用面具把自己遮住,才没有人发现你的脆弱。而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人宽容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温暖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是家族欢乐与温暖的源泉。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最后一章,阿廖沙的妈妈死了,为什么没有人为她流过一滴泪?(也包括“我”)。为什么阿廖沙的母亲要找那样一个给他带来无限痛苦的继父?为什么就连这样慈祥的外祖母,也不管到了“人间”的阿廖沙?种.种的疑问,我至今都还不明白。

读完《童年》后,我还没弄明白阿廖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只知道阿廖沙的童年是充满冷漠黑暗但又有无限的新鲜事的。相比之下,我的童年就幸福太多了!尽管我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被母亲的第三胎给早早断了,七岁的我就要包揽家务。因为我是家里的,又加上母亲的第三胎是个男孩,所以我就被到处指使着干活,并常常受到责骂,甚至连写作业的时间也没有。我和阿廖沙的童年有些相似,就是在苦难中都有一个点亮你的人—外祖母。

阿廖沙的童年有许多人和事组成,正是这样,“我”的性格才会不断的改变。我发现:孩子的性格往往会受到周围人和事的影响。

好的生活,都是在艰苦的生活中磨炼出来的。俗语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的导师还是困境与磨难!

篇11:小学生读书随笔500字精选

在我们的印象里,狼生性残暴、凶恶,但在沈石溪的《狼王梦》里给我留下了全新的印象。

主人公是一只母狼,它叫紫岚。紫岚的一生是坎坷的,它青年丧夫、中年丧子、晚年孤独的悲惨故事。在它最美好的时期,它陪着爱人一直追逐成为狼王的梦想,但爱人离开后,它一个人独自面对所有的困难。

它有五个孩子,四只公狼一只母狼。实际一只在出生后被冻死了,致使紫岚它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给了一只叫黑仔的孩子身上,可不幸的是,黑仔被金雕抓走了,她悲痛欲绝。她又开始百般照顾她的第二个孩子蓝魂儿,可蓝魂儿年幼无知,被人类的捕兽夹夹死了。紫岚又将希望寄托在双毛的身上。紫岚每天都在训练双毛,但双毛在争夺狼王的时候被现狼王击败了。紫岚的孩子媚媚为它生下了狼孙才让紫岚得到一丝安慰,可是,好景不长,紫岚为了保护它的狼孙,与金雕决一死战,最后同归于尽了。

我带着好奇看完了这本书,《狼王梦》一书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东西:第一,教会了我做任何事情要谨慎细致;第二,教会了我不要对敌人放松警惕;第三,教会我做事与竞争时不要只懂得用蛮力,而是要运用智慧取胜。

本文章,从一方面来说,母狼紫岚的一生十分痛苦,但它为了夺取狼王地位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的做法只会害人害己。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母狼紫岚虽然屡屡战败,却从不气馁,反而不断努力,勇往直前的奋发精神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最需具备的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读了这本书感受到了,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作为一位母亲,只要对自己的儿女有益处,自己做多大的牺牲也在所不辞。

《狼王梦》向我们提示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值得我们慢慢体味。

篇12:小学生读书随笔500字精选

没有几本书能打动我,但我确实被《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触动了。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姐弟——卓娅和舒拉从稚嫩的孩童变成抗德英雄,由坚强自立到英勇牺牲的成长经历。

谁又会想到一个本应在校享受学习生活的自立女孩,会拿着自己仅14岁的生命潜入敌人后方,为的是引开敌人的注意力,保证同伴的安全。谁又会料想年仅15岁的男孩,会为了国家披上战甲,活跃在前线的战场。姐弟俩情同手足,不离不弃,但在强暴的敌人面前,他们选择了国家,在绞架上选择了牺牲。同是法国人,为什么两个少年都能这么英勇,同样是少年,我们为什么在困难与危险面前却选择了退缩。战争的胜利,是卓娅与舒拉用鲜血,用勇敢,用生命换来的。是他们,吹响了莫斯科人反动战争的号角,从而使国家取得了胜利。

读完《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我若有所思。两个少年在敌人面前都能这么英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不是强暴的法西斯,而是学习上的困难呢?在平时生活中,有些同学因为不懂,不会,而放弃前进的不伐,在原地来回踏步。在一些要用脑,用手的地方摆手说不会,不敢。在看见小偷时不能勇敢地站出来,怕小偷伤了自己。这样怕苦怕累怕受伤,又能做好什么?现在的少年,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殊不知发愤学习来报效祖国。有人会说“反正国家建设也轮不到我,何苦呢?”但你们想想看,卓娅与舒拉小小年纪就为国捐躯,更何况现在我们只需要努力学习呢?再者,很多人都不愿去当边疆战士,可没有边疆战士,我们又怎么会有这么安定,幸福的生活呢?

没有苦没有累没有牺牲,是绝对没有幸福的。耳边似乎还回想着卓娅的誓言:“永远为同伴而倒下,为家人而倒下,为祖国而献身,但绝不为偷安而虚度浮华!”

篇13:小学生读书随笔500字精选

中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女人能顶半边天。马克吐温也说过:要是没有女人,有多少男人会是今天的模样?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依然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女性承受着比男性更多的痛苦和磨难,而这些问题总是被边缘化,不在世界主流议题范围内,因此使得女性生存条件的改善显得举步维艰。

昨天我拿到了《天空的另一半》这本书,看得触目惊心。如果不是看了这本书,我真的不会想到,在这个时代,竟然还有那么多被奴役被摧残的女子。书中用荷兰和瑞典做例子,荷兰的卖淫是合法化的,而瑞典规定卖淫非法,但只处罚嫖客。在非洲一些更偏远的地及区就更不必说了。

书中还说了,法律的改变是容易的,但文化的改变却很难。的确,落后的国家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法律形同虚设,而人们的观念要改变,如果没有先行者勇于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也是没有希望的。忽视理论妄谈改变只能是空中楼阁。

再回过头相像最近频发的滴滴时间和之前的种.种相关事件,十分十分难受。真是想不通,作为女孩活在世上怎么那么难。在家中,你的父母家人可能重男轻女;在外头。随时会有一群坏人在暗处打着坏主意。他们从来不说要有新的法律保护你们,从来不管教自己家的男孩不要去侵犯女孩,只让女孩不要深夜出门,不要穿短裙短裤。你什么错都没有,却要小心整个世界,只因为你是个女孩。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如果性别间的不平等持续存在,时间注定不会和谐。而平等,需要个人的争取,更要所有人的决醒和帮助。

篇14:西游记小学生读书随笔

我读了吴承恩写的《西游记》这本书,以前也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但是一直都看不完整。这个假期我终于得偿所愿把这本书看完了,我也不禁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

在这本书里,主要写了四个人,即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爱憎分明、机智勇敢、不怕困难。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里,他一次又一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白骨精第一次变成一个老妇人,第二次变成一个少女,第三次变成一个老公公,可不管她怎么变化,都逃不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他不顾唐僧的阻拦,哪怕唐僧念紧箍咒,孙悟空也坚持打白骨精,最后终于保护了唐僧。

我以前在学习中常常缺少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钻研精神,比如有一次,我做到一道很困难的数学题,我想:这道题实在太难了,反正回家可以问爸爸,没必要这么绞尽脑汁。于是我就放弃了。看了这本书后,我告诉自己以后要向孙悟空学习,学习他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所以,现在我遇到难题尽量自己钻研,克服困难,不搞懂绝不放弃。

其实,生活当中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困难到处都有,只要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精神,就不怕克服不了困难。

篇15:西游记小学生读书随笔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笑:到今天才看《西游记》,会不会太幽默了。说起来我很惭愧,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少儿图书版的《西游记》,也看过不少于十次的电视剧,动画片,对其中的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真正品读整本书,却是近段时间的事情。我曾经认为,看电视剧多好啊,既简单易懂,又有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何必拿起一本厚厚的书去钻那些自己不懂得文字。现在看来,我当时是大错特错了,一样的故事,一样的人物,书中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书中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师徒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看完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学习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从书中我们会悟出许多真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篇16:教育随笔:提高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随笔:提高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苹果。”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组织教学。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具体做法是:教师说“1、2、3”,学生马上作出回答“坐端正”师:“1、2”生:“安静”、“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铃声响,安静等待老师进课堂。”(教育学生不要大声喧哗);“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听讲。”课程进行一半时可以活动一下如:……“点一点,摇一摇,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对“笑一笑,哈哈哈”特别感兴趣,当说“坐会好”时,都坐得很好了。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我们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你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17:《玫瑰与教育》读书随笔

《玫瑰与教育》读书随笔

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题记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地书写着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态度。

窦老师就是这朵玫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读窦桂梅老师的这本书,就好比沉浸在她的玫瑰花园之中,能感受到那阵沁人心脾的滋养。也仅仅是读了她的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让我这个这学期断了几次日记习惯的人又重拾日记。

她在自序中告诉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要立足课堂——读有字的书,也读无字的书,即‘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并且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得。”“ 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这样才是逼迫自己坚持实践,勤于阅读,深入思考的的强劲动力,是一种让我们反思着的存在。”在序中她也说到:“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后来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平时总是给自己寻找懒于随记的理由,即使话在嘴边,也懒得下笔,久而久之,想再表达,已经难以入手。即便是挤,是抠,是榨,笔耕不辍,才是真理。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这不仅仅是窦桂梅老师的底线,更应是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的底线。在我们的工作中,因为种种情形,种种原因,是不是曾经无意中伤害了学生们的心灵呢?窦桂梅老师甚至考虑到了“不可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确实,当我们发出一朵小红星的时候,当我们向某些学生进行表扬的时候,却也有意、无意中伤害了其他暂时落后或者尚不够积极的同学,只是我们无暇顾及而已。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灵的沟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选择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保护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自信心,让每一朵花朵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活泼地长大。课堂学习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而且,那些通常在老师眼里不积极的学生更应该得到鼓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孩子。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

“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有人说,教育是事业,教师是职业。但教育这一事业却要由教师这一职业来完成。身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者除了要保护好学生们纯净的心灵,更要扶持他们走上明天的人生路,为了这一目标,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真与那蜜蜂一般,但我们酝酿的却未必是学生们美丽的明天!现在有些家长、教师、或是学校领导更多地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能考个高分数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其他全都可有可无。殊不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何来优异的学习成绩?即使是天分极者,缺少了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或许也能有骄人的成绩,但也必定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所以我们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我们只有将眼光放到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上,只有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从奴役性学习状态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这一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耐心与智慧。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积极的,才会是有效的。记得师傅说过的那句“我们的教育如果能不只是影响一代人而是好几代人,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不排除基因的遗传,但不可否认后天的习惯培养更为重要。

“与文学为敌的语文教育留下的将是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审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的精神泡在文学的蜜罐子里。教师呢,更是如此!”

面对学生情感的粗糙,语言的贫乏,她感叹:语文教育存在两个严重的缺失:一是语文的工具性掌握得不好,二是人文性严重失落。她呼吁给孩子们足够的阅读时间,希望文学与语文相伴。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感慨良久。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们都不爱读书,特别是文学类书籍更是缺乏兴趣,其实有又多少老师们还在坚持着每日手捧一书,还在品读这些文学书籍呢!书山有路,师者先行。要想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去品读经典感悟美文,而没有老师们在旁一路提携引领,也仅是一句空话而已。也只有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定要让自己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一段时间,坚持与文学相伴锲而不舍。

本书的第三辑是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专辑,她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教育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体现,其中本辑里有一篇文章是《这样的培训能让我们走多远》。本文讲述了作者在日本交流时,所遇到的一节培训课,发现日本的培训除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外,还深入切实的注重“微格”培训,注重情景的模拟等训练——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师培训,尤其是小学培训,不外乎一种形式——课堂观摩,为了符合教师口味,为了让老师马上学到手,为了立竿见影。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学生吗?这样的设计适合自己吗?

最后引用窦桂梅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读书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可是,谁能保证我阅读的时间?谁能给我飞翔的空间?我的回答是,自己!

篇18:教育随笔:为什么要读书

龙应台曾给她的孩子说过为什么要上学:为了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为了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

的确,读书的人比不读书的人或许还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只要上过学,只要识字,你就是读过书的人,不谈论学历的高低,你就拥有比没读过书的人更多的选择。

身边就有真实的例子。我的叔叔家的几个堂兄弟,由于当年某种历史原因,他们都没进过学堂,也因此他们每个人都大字不识一个。其实他们的智商还是很高的,比如两个堂哥,老大做木匠,虽然没上过一天学,但是不管是早些年很流行时尚的大衣柜还是沙发椅,木工活都做得有口皆碑。老二也是相当聪明,不管是泥工活还是其他什么的,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最小的堂弟,曾跟随我多年,那些年人小鬼精灵,经常听人说他和别人打牌输少赢多,我一直很纳闷他是怎么计算的?现在都有智能手机,他也使用,而且还存别人的电话号码,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存别人电话的?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大家的智商是相差不多的,只不过我比他们幸运,进了学校,而且念了很多书,所以好像我比他们走得更远一点。但是,假如他们哥几个当年也上学的话,说不定他们比我还强,最起码要比现在的生活过的更轻松一点!

那么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首先我想是识字能力。造成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最明显的差别是,读书的人识字而不读书的人不识字。从表面看这是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的差异,识字的人都看过书,而不识字的人看了书也不叫读书,这是最明显的差别。更深层的是,当不识字的人和识字的人在一起,识字的人捧一本书饶有兴趣的翻阅欣赏,而不识字的人则无趣的在那里迷茫。比如你现在在看【良子写作】中的文章,而不识字的人则永远不知道【良子写作】是何物?

接着是同学群体。读书的人都有一些同学,或许是现实生活中的同学,还有一些是思想上的同学,而这是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区别。读书的人可以拥有现实中读书的朋友,和书中与伟人成为朋友,当遇到人生难题时可以通过书本与伟人进行对话,这也是一方面的差别,而不读书的人,在这方面则完全是空白。比如你可以参加某个同学聚会,或者说起某某人和你是同学,而不读书的人则是没有这种机会的,也是没有这种说词的。

最后是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思维。什么是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思维?简单说就是书中能给读书的人带来不一样的世界,能够让他想到一些以前他所没有想的到的观点,从而带来思维上的变化。不识字的人由于这方面的缺失,所以在能力和思维上还是很欠缺的。

书是什么? 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古语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前短时间,微信朋友圈有一条段子刷了屏,大意是说:这两天国庆放假,我送室友坐高铁。临上车前,我淡淡地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室友愣了一下,幽幽地望着我:“都快走了,你TMD还不忘占我的便宜!” 很多人表示没有看懂,看得懂的则长吁一口气,这年头,不好好读书,连段子都看不懂了。

还有一个段子看后要喷饭了,大意说是:刚才和老板一起去一个公司,进办公室,我看到下面这张对方老板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副字,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全是信球”……老板对我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带你出来……”

看来,还是多读点书吧,要不然真的成了“信球”啦!

公众号:良子写作

篇19:爱的教育读书随笔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读《爱的教育》让我走入了安里柯的生活,目睹了一群意大利少年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有多种答案: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相互帮助,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与尊重,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宽容等等。

原来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在教育学生与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只有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我们的教育。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细节中。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及一颗爱孩子们的心。爱体现在对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每一句语言当中;体现在老师看学生的每一个眼神中;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

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对学生更多地给予一点呵护、一份真情、一份关注、一些宽容,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浓浓的情意和关爱。教学生写文章时要我手写我心,那么做为教师更应该把真心亮给学生看,把真情诉给学生听,我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从中也会获取到无穷的爱与收获!

篇20:爱的教育读书随笔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在感动中,读《爱的教育》让我走入了安里柯的生活,目睹了一群意大利少年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爱则应爱在平凡中,爱在细节中。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及一颗爱孩子们的心。爱体现在对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每一句语言当中;体现在老师看学生的每一个眼神中;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在教育学生与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只有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我们的教育。

相关专题 小学生随笔